【我怎么覺的工業建筑比民用建筑簡單呢?】在單位做了接近三年的工業建筑,雖然沒有把工藝涉及到的所有建筑做一個遍,但是也差不多 了。我覺得遲早有一天會把這些東西基本上搞清楚,而這樣下去就沒有什么新東西了,反正各個工藝流程差不多的話涉及到的建筑都差不多。關鍵我覺得我們做的工業建筑從結構上來講都比較簡單,涉及到的難點比較少,用到的規范的部分也比較少。而且由于工業建筑為了滿足工藝需要而導致建筑造型很繁雜,結構設計人員往往需要花大量的時間進行繁瑣的小構件計算,對結構整體的把握比較弱。雖然有時候可以做到一些特種結構和鋼結構,但是對常見的民用建筑的轉換層、多塔等基本上沒有做到過。
另外我還發現一個現象,很多50歲左右的水平很高的結構專業的人都是從民建鍛煉出來的,而工建總是讓人封閉在一個很狹窄的專業里面,即使工作了很多年熟悉的東西也就那些,理論水平是比較差的。
本人剛工作3年,一點淺解,如有不同意見,望提出指正。

2012-7-8
工業建筑難,民用建筑易,這是肯定的。
當然單層工業建筑非常簡單,因為單層就是一個框子,最多在屋面上有點花樣。
難點還是在多層工業建筑,相對來說比較復雜,
1、是荷載取值不同;
2、是荷載組合計算方法不同;
3、是設計流程不同,民用建筑設計中結構專業比較有發言權,工業建筑一切服從工藝,這里存在很多結構上不合理,但只能在結構內消化,如果你翻出規范說不可,只能是你的眼界還太窄,比如:大開口、位移大、限制尺寸等等,你只能從體系布置和材料應用上想辦法,改工藝?或許你以后能碰到這種項目,到時候你就知道了;
4、計算程序和方法的不同;首先一個荷載組合和折減就讓許多軟件無所適從,當然,但大部分工程師還是糊涂用了,也沒見出事,等搞清楚這個環節可能得多年以后了;方法的不同是指——梁板要保持彈性,不能用塑性算法和調幅;
5、結構布置要服從工藝需求,設備占滿了空間,很多懸掛和動荷載都要在構件設計中考慮,混合材料應用較多,有時的確分不清體系了。比如,大跨鋼骨梁、考慮吊裝的雙T板屋面、墻上留孔等造成的梁的不連續和錯位,煩躁那!
6、民用建筑里最復雜的就是轉換,在工業里卻比較常遇:一二層輕、其上負重的廠房不在少數吧,底層設備進出口要求抽柱也常見。
7、很多抗震的控制參數,比如:位移、剪重比在工業里很難控制,那些參數的制定來源多是參照民用建筑的統計數據,在工業建筑里是否適用?不滿足會有什么后果?在計算中湊滿足了,實際使用會符合多少?
或許你再工作3年也不會碰到這些情況。但這就是工業建筑的難處。
工業建筑要求設計者在局部上的精細,不代表放棄大局觀的把握,其實很多問題的來源是體系應用的不合理,這更需設計人有高屋建瓴的眼界。

2012-7-8
樓上高見

2012-7-8
學建筑的好歹還知道點結構常識,有水平的建筑師會讓各個專業做的舒暢;
學工藝的基本什么結構知識都不知道,初步設計又不讓你參與,等他工藝定了,管道和設備排好了,結構師能做到靜力不倒就很好了,抗震簡直是奢談!
這就是為什么工業設計比民用建筑難!
共3條 頁次:[1/1] 首頁 1 尾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