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用戶

2012-2-22

關注

【鍍鋅構件的技術知識】鍍鋅的各類技術知識點

已有4個回答
我來回答一下
全部回答
歷史用戶

2012-2-22

建筑鋼結構鍍鋅后構件的檢驗:
1對于外形復雜、截面尺寸較薄弱點構件。熱浸鋅后易產生變形,一般用油壓機、千斤頂等進行矯正。
2外觀檢查:不能有未鍍上鋅、傷痕、摩擦面上的滴瘤以及小洞、氣泡、膨脹、毛刺、飛濺等缺陷。
3鋅層厚度檢查:厚度應在80μm以上。
4缺陷的修補:有局部缺陷存在時,先用鋼絲刷進行表面處理后,再涂兩次以上高濃度鋅粉涂料或進行噴鋅;當缺陷范圍較大要再次鍍鋅;對摩擦面上的缺陷用銼刀除去。

60
0
0
歷史用戶

2012-2-22

熱鍍鋅構件表面噴漆是否需進行表面打毛處理
http://www.mygjg.com/zhidao_question.asp?id=398

48
0
0
歷史用戶

2012-2-22

一、熱浸鍍鋅概述
熱浸鍍鋅也叫熱鍍鋅,其原理簡單的說即是將已清洗潔凈的鐵件,經由Flux 的潤濕作用,浸入鋅浴中,使鋼鐵與熔融鋅反應生成一合金化的皮膜。良好的熱浸鍍鋅作業,應是各流程均在嚴格的管制下,徹底發揮該流程的功能。且若前一流程的操作不善,會造成后續流程的連鎖不良反應,而大量增加作業成本或造成不良熱浸鍍鋅產品。若前處理不良,則熔鋅無法與鋼鐵正常完全反應,形成最完美的鍍鋅皮膜組織。若后處理不良,則破壞鍍鋅皮膜外觀,降低商品價值等。
二、熱浸鍍鋅的特點
1.整個鋼材表面均受到保護,無論在凹陷處管件內部,或任何其它涂層很難進入的角落,溶化鋅均很容易均勻的覆蓋上。
2.鍍鋅層的硬度值比鋼材還大。最上層的Eta layer 只有 70 DPN 硬度,故易受碰撞而凹入,但下層Zeta layer 及 delta layer 分別有179及211 DPN 硬度值比鐵材的159 DPN硬度值最還高,故其抗沖擊及抗磨耗性均相當良好。
3.在邊角區,鋅層往往比其它地方還厚,且有良好的韌性及抗磨耗性。而其它涂層在此邊角處,往往是最薄最不易施工,最易受傷害處,故常須再維護。
4.即使因受很大的機械傷害或其它原因。造成一小部份的鋅層脫落,將鐵基裸露,此時,周圍鋅層就會發揮犧牲陽極的功能,來保護此處鋼鐵,使其不受侵蝕。而其它涂層則剛好相反,銹會馬上生成,且迅速漫延至涂層下面,引起涂層剝落。
5.鋅層在大氣中的消耗是非常緩慢的,約為鋼鐵腐蝕速率的1/17至1/18,且是可預估的。其壽命遠超過其它任何涂層。
6.鍍層壽命在某一特定的環境下,主要視鍍層厚度而定。而鍍層厚度又受鋼鐵厚度而決定,即越厚的鋼鐵易得較厚的鍍層,故同一個鋼構中厚的鋼鐵部位一定也得到較厚的鍍層,以保證得到更長的壽命。
7.因美觀、藝術,或在特定嚴重腐蝕環境使用時,鍍鋅層可再施以上漆處理duplex system,只要漆的系統選用正確、施工容易,其防蝕效果比單獨上漆及熱浸鋅壽命加起來還要好上1.5~2.5倍。
8.用鋅層來保護鋼鐵,除了熱浸鍍鋅法外,尚有其它數種方法,其優劣比 較如表3,一般使用最廣、防蝕效果最好且經濟效益最佳者,為熱浸鍍鋅法。
三、熱浸鍍鋅的判定標準及方法
1.附著量
耐蝕性主要決定于鍍鋅層的厚度,故量測厚度常為主要判定鍍鋅質量好壞的根據,鍍鋅層受鋼材表面的成分、組織、結構不同而有不同的反應,另進出鋅溶液的角度、速度亦有很大的影響。故預得完全均一的鍍層厚度,實際上不太可能。所以量測附著量絕對不能以單一點(部位)來判定,必須要量測其單位面積(㎡)平均附著鋅重(g)才有意義。
量測附著量的方法有很多種,如破壞性的切片金相觀測法、酸洗法,非破壞性的膜厚計法、電化學法、進出貨重量差估計法等。一般常用的為膜厚計法及酸洗法。
膜厚儀(鍍層測厚儀)為一利用磁場感應來量測鋅層厚度最普遍省事的方法,其基本條件為鋼鐵表面必須平滑、完整,才可得較準確數字。故在鋼材邊角處或粗糙、有角度鋼件或鑄件等,均不太可能會的一準確的數字。普通鐵件用原鐵材當歸零基材,尚可得相當準確的數字,鑄件就絕對不準確了。
酸洗法為正式檢驗報告用,最準確的方法,惟切片時必須注意上下部位的公平取舍,才可得準確數字。但其亦有缺點,如費時甚多,復雜鋼材面積不易求得,太大件無法整個酸洗等。故充分利用膜厚計來控制現場制程,而用酸洗法來做最后檢測,就已經足夠了。
2.均一性
熱浸鍍鋅鋼鐵最易生銹的部位,仍是鋅層最薄的地方,故必要測其最薄部位是否符合標準。
均一性的試驗法,一般都用硫酸銅試驗,但此方法對于由鋅層和合金層組成的鍍鋅層皮膜測試很有問題。此因鋅層與合金層在硫酸銅試驗液中的溶解速度不同,合金層中也因鋅/鐵的比率差異而不同。所以,以一定浸漬時間的反復次數來判定均勻性并不是很合理。
因此,最近歐美規格及JIS中,均有廢止此試驗方法的傾向,以分布取代均一性,以目視或觸感為主,必要時才用膜厚計檢查分布狀態。
又形狀復雜的小構件因面積量測不易,不易求得平均膜厚,有時不得不用硫酸銅試驗法來做參考,但絕不能以硫酸銅試驗取代附著量測定的目的。
3.堅實性
所謂堅實性就是鍍鋅層與鋼鐵密合性,主要要求鍍鋅構件在整理、運搬、保管及使用中具有不得剝離的性質,一般檢驗法有錘打法、擠曲法、卷附法等。
錘打法是以錘打擊試片,檢查鍍層皮膜表面的狀態。把試片固定,免得因錘支持臺等高且水平,錘以支持臺為中心,使柄重垂直位置自然落下,以4mm間隔平行打擊5點,觀察皮膜是否剝離以為判斷。但是,距離角或端10mm以內,不得作此試驗,同一處不可打擊2次以上等。此法最普遍,適用于鋅、鋁等皮膜堅實測試。其它如擠曲法、卷附法一般很少用,故暫且不提。
一般人常有一種錯誤觀念,往往為了方便量測堅實性,拿兩個鍍鋅鋼材,以邊角互相敲擊,觀察邊角剝落情形以為判斷。若邊角處剛好有幾處較厚的鋅粒。在作業中沒處理好,則一用力敲擊,厚的鋅粒一定會剝落。故此法不能用來判定正常鍍鋅皮膜與鐵基的密合性。
附著量、均一性及堅實性,即為一般規格定義熱浸鍍鋅質量檢驗的項目。亦是一般正式檢驗報告的標準。

112
0
0
歷史用戶

2012-2-22

鍍件防止變形的要求
 
  鋼結構件浸入鍍鋅槽中后,將被逐漸加熱到鍍鋅溫度(一般為450℃) 鋼結構件的加熱速度取決于構件厚度、構件的總質量以及構件的尺寸大小。

  鋼構件被加熱到熱鍍鋅溫度,鋼的冶金學微觀組織沒有什么變化,但屈服強。度大約降低50%。鍍鋅時構件相鄰部分進入鋅液的時間不同,這兩部分鋼分別處于一不同的溫度下,產生的熱膨脹彼此之間不一致,將產生熱內應力;當相鄰部分的厚度差別增大,熱內應力也會增大。在熱內應力的作用下,剛度較小的區域受剛度較大的區域約束而會產生塑性變形。焊接、冷作成形等加工過程中,在構件上產生的內應力殘留下來后,與熱內應力疊加,也會加劇構件在熱鍍鋅時的塑性變形。

  設計、制作和鍍鋅三方之間有責任進括密切合作,共同采取有效措施以減小或消除熱鍍鋅變形。圖中所示為3mm厚平臺花紋鋼板由于不適當地釆用了焊接后熱鍍鋅工藝安排所造成的波浪形變形。如果該構件分割為多個部 件,各個部件分別熱鍍鋅后再用緊固件連接起來,將會顯著減小變形。

  圖:花紋鋼板焊接構件熱鍍鋅后的變形

  合理設計結構和采用合適的加工工藝、熱鍍鋅工藝,對防止構件熱鍍鋅變形是非常重要的。為防止變形,設計時應遵循如下基本規則:

  【1】構件的各部分厚度應盡量均勻;除非構件中薄壁連接部分尺寸很短,否則應避免相鄰部分的厚度差異過大。

  【2】焊接和裝配技術應確保構件(或部件)的內應力很小。

       【3】確保排氣和進排液順暢,使構件能夠盡可能快地浸入鋅液中和從鋅液中提出,以減少構件各部分之間的溫差,減小滯留鋅液附加重量對變形的影響。

  【4】確保構件的設計結構在鋼的屈服強度下降50%的情況下,仍能支持自身重量而不產生塑性變形;否則應考慮增加工藝支撐,增加構件剛度。

  【5】避免使用大面積的薄平板(厚度在8mm以下)

  【6】用剪板機剪裁鋼板,不但在尺寸控制上比用氧氣切割鋼板好,而且板的變形也較小,生產工藝中可推薦使用。

  在熱鍍鋅過程中,為了防止鍍鋅構件變形,應遵守如下基本規則:

  【1】構件要盡可能快地平穩浸入鋅液中。

  【2】構件與鋅液液面的接觸面應盡可能小,因為這個面附近構件上產生的溫差最大。

  【3】構件從鍍鋅槽中取出要盡可能快而平穩。

  【4】空冷時會變形的構件冷卻時要維持水平支撐,更不要用水冷卻。

  根據熱鍍鋅構件發生變形的傾向,大致可將其分為以下三類:

  【1】低變形傾向的構件:熱軋角鋼、槽鋼、工字鋼、圓鋼、鋼管等型鋼制成的部件及構件,波紋板、格柵、肋狀板和厚鋼板(厚度大于16mm)制件等。

  【2】中變形傾向的構件:薄壁卷筒件、薄壁的長管、焊縫分布不對稱及相鄰部分厚度差異大的構件、中厚鋼板(8~16mm)件、一些因長度長于鍍鋅槽需分段先后兩次浸鍍的構件。

  【3】高變形傾向的構件:大的薄鋼板件(厚度8mm以下,該厚度值與薄鋼板件的形狀和面積有關),由花紋板、薄鋼板及型鋼框架組成的平臺,長而截面極不對稱的構件等。

120
0
0
共4條 頁次:[1/1] 首頁 1 尾頁
發表帖子
下載手機APP,隨時參與討論
欧美成视频人免费淫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