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會員登錄] 專業、專注、用心服務鋼結構行業!
  • [鋼構熱點]深圳吹響建設科技創新號角

    • 更新時間:2011-4-30 23:49:28  文章來源:深圳商報網
    • 責任編輯:鋼結構招聘網  本條信息瀏覽人次共有

    大運中心

    大運中心 風光互補型路燈

     

      大運中心廣泛采用照明節能、空調節能、綠色建材、節水中水、資源回用、可再生能源等綠色四新技術,為成就綠色大運奠定堅實的基礎。左圖為采用LED藝術燈光景觀系統的大運中心主體育館夜景效果圖,上圖為設置在大運中心附近的風光互補型路燈。

     

    京基100大廈

     

      京基100大廈施工過程中采用了大量創新技術,核心筒施工中的頂模系統、C120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超高泵送技術、底板大體積混凝土的裂縫控制和M900D塔吊高空移位及拆除等技術,具有創新示范意義。


      為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落實深圳市委、市政府關于打造“深圳質量”決策部署,積極轉變城市發展模式,推進建設科技創新,實施標準化戰略提升城市發展質量,率先建成全國工程建設標準化示范城市,深圳市建設科技創新暨國家工程建設標準綜合實施試點城市動員大會,今日在市民中心多功能廳舉行。


      大會以“推進建設科技創新,實施標準化戰略,實現由‘深圳速度’向‘深圳質量’跨越式發展”為主題,主要任務是總結我市“十一五”時期以來建設領域科技發展的新成就,啟動我市工程建設標準綜合實施試點城市工作,部署今年及“十二五”期間的建設科技和標準化工作;表彰為深圳特區建設科技做出突出貢獻的企業和個人;發布一批我市建設科技示范企業、科研機構;為百家標準化試點項目和企業授牌。


      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陳大衛、廣東省住建廳和深圳市政府相關領導出席今天的會議。


      “十一五”期間我市建設科技工作成就顯著


      建筑節能相當于省電63.6億度


      從當年國貿大廈“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一路走來,特區建立30多年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和“十一五”以來,全市建設科技進步與自主創新工作取得了顯著成就。據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概括我市建設科技工作的成績。


      一是形成了獨具特色優勢的“深圳技術”。以住宅、建筑智能化、節能、綠色建筑等方面的關鍵技術研究為突破口,相關基礎研究深入開展,組織建立了居住建筑能耗和氣象參數庫、建筑圍護結構熱工性能參數庫和建筑節能重點實驗室,并擁有全國領先或先進技術優勢。2000年以來,據不完全統計,全市累計形成重大科技成果1000余項。其中,174項達到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包括國家科技進步獎9項、華夏建設科技進步獎11項、全國綠色建筑創新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或綜合獎項152項;累計申請技術專利245項,推廣“四新”技術612項。在一批科技成果的支撐下,全市建設工程質量安全工作實現重大突破,據統計,全市建設行業企業累計獲國家魯班獎87項、國家詹天佑獎40項、國家優質工程近百項,居全省之首、全國特大城市前列。


      二是形成了全國領先水平的“深圳標準”。據統計,截至“十一五”,我市建設科研單位和企業累計主編或參編工程建設國家標準48部、行業標準49部,合計97部;編制發布《綠色勘察技術規程》、《深圳市居住建筑節能設計規范》等工程建設地方標準規范134部,正在編制30部,計劃編制15部。特別是綠色建筑、建筑節能及減排、建筑工業化、地基基礎、企業施工工藝標準、施工操作規程、保障性住房建設等領域全壽命周期控制的、深圳特色的工程建設標準體系初步建立,并創造了多項全國第一,處國內領先水平,很多規范被國家、行業及省級相關規范引用并在全國推廣。


      企業標準化發展水平取得重大進步。截至“十一五”,全市累計評審發布企業工法287項,包括國家級2項、省級42項、市級243項,有力促進了全市建設工程質量和行業整體水平的提高。


      三是形成了優勢技術產業的“深圳品牌”。綠色建筑設計咨詢、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節能服務企業、LED照明、新型建材、鋼結構等知識密集型新興綠色產業國內領先。建筑裝飾業成為深圳最具全國影響力和國際知名度的先進行業。太陽能產業初具規模,涌現出一批年產值超億元的知名太陽能企業。率先推進建筑工業化初見成效,形成了房地產骨干企業、部品生產企業和大學、科研機構組成的產業聯盟。目前,全市共有建筑相關產業企業上千家,年產值超過1200億元,帶動實現相關產業產值2000億元,建筑傳統產業正向綠色產業轉型轉變,并形成新的重要的經濟增長點。


      四是初步凸顯綠色低碳建設的“深圳效益”。發展綠色建筑、打造“綠色建筑之都”,已成為我市推動城市建設率先轉型的核心戰略。全市現有近80個綠色建筑示范項目、6個綠色生態園區,其中1個為國家級綠色建筑示范區,涌現了一大批具全國乃至國際影響的綠色建筑項目,在建綠色建筑面積突破1000萬平方米,已成為全國乃至世界上在建綠色建筑面積最大的城市。“十一五”期間,全市通過新建建筑節能、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和發展綠色建筑,節能總量累計達203.7萬噸標準煤,相當于節省用電63.6億度,減排二氧化碳534.8萬噸,年節能量相當于全市節能任務量的一半左右;通過發展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新型墻材和綠色再生建材,累計節省水泥639萬噸,減排粉塵169.2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84.6萬噸,減排二氧化硫6510噸,綜合利用工業廢棄物2000.3萬噸,節約土地1.1萬畝。


      五是初步形成建設科技創新和標準化監管的“深圳模式”。充分利用特區立法權,在全國率先出臺《深圳市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深圳市燃氣條例》、《深圳經濟特區建筑節能條例》、《深圳市建筑廢棄物減排與利用條例》等一系列地方法規,制定完善相關配套政策,為建設科技創新和建設標準化提供法制保障。率先成立了全國首家工程質量監督檢驗機構,并經過不斷改革創新,建立了包括工程招投標、政府投資工程預選承包商、施工圖審查、施工許可、質量監督、安全監督、造價監管、工程監理、建材見證取樣送檢、竣工驗收監督、工程擔保、商品住宅逐套檢驗及建筑節能、節材監管等在內的工程建設全過程監管的體制、機制,標準化監管有效推進。


     。玻埃保澳,我市被住房城鄉建設部確定為全國首批工程建設標準化試點城市。同時,建設科技創新支撐平臺建設進一步加強,依托骨干企業建立了我市重點關鍵領域的八個建設工程技術研發中心,行之有效的建設科技創新機制和管理模式初步形成。


    文章轉載請注明轉自《鋼結構招聘網
    分享到:
    關閉窗口
    行業資訊相關文章
      熱點文章
      欧美成视频人免费淫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