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灣體育館4月14日最新拍攝(SZGM余斌拍攝)
深圳灣體育中心效果圖
微博網友SZGM余斌昨天下午路過深圳灣體育館,忽悠了門口的保安,進去拍了幾張,先睹為快。一個“蛻變中的春繭”。照片拍攝于鋼結構的中央.站在那有點置身于熱帶氣旋的中心。所有鋼結構都被“吸收”到這里來。
承擔2011年世界大運會開幕式任務的深圳灣體育中心“春繭”將于4中旬交付使用。目前,大運會各場館目前基本完成完工、完善階段。
深圳灣體育中心在設計上也是體育建筑的一大創新,名為“春繭”的獨特設計通過用白色巨型網架結構做成的大屋面將“一場兩館”和商業設施進行建筑空間一體化的整合,另外該項目一體化、復合化、活性化的設計對賽前賽后的綜合利用十分有利。
這個設計中最大的亮點是能看到海的體育場。在設計之初,中日兩家設計方就充分考慮了體育中心與周邊環境的融合。深圳灣畔的這個地塊是南山的一塊寶地,將來的規劃是高端的金融商務區,可以說是“寸土寸金”,所以,深圳灣體育中心將3個主要設施“一場兩館”在南部進行了一體化緊湊設計,以鋼結構的單層空間網殼構成一個整體,將體育場、體育館、游泳館三大設施覆蓋在一個屋面下的、動態的一體化空間下,整合成一個新穎的體育設施。這樣的設計方式是國內首創,同際鮮有,有效地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保留最大的、利于今后發展的室外用地。同時,這一場兩館又不像傳統的場館,有封閉的圍墻,它是開放式的,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均有通透的開口,均可以通過舒展的緩坡輕松進入,方便市民出入,也達到了人與自然的融合。特別是最東端(體育場一邊),結合深圳灣靠海的特點,大膽地“切”出了一個通透的剖面,橫跨100多米,像一個開放的“落地窗”,這樣,坐在體育場里就可以看到大海,為了更加突出這種無敵景觀,這個剖面上又設計了一個橫跨120米的展望天橋,屆時,市民可以在那里喝著咖啡,一邊看比賽,一邊賞海景。
深圳灣體育中心的設計中,節能是很重要的一塊。由于有眾多的通口,這里自然通風會非常好,同時利用峰谷電價,采取冰蓄冷的方式,可以節約很多空調電力。體育館屋頂采用的是LOW-E玻璃,透光不透熱,兩側的玻璃幕墻是可開啟的。同時,體育中心還充分利用環境特點,因地制宜,有效利用海水,采用海水源熱泵系統及其他包括太陽能在內的各種節能系統。
體育中心結構的各個小板塊連接處,都有一個個槽,設計師稱之為天溝,將來雨水將通過數以萬計的天溝收集,用于整個體育中心的冷卻水、綠化用水等。
考慮到深圳灣體育中心靠海,鋼結構將受到海鹽腐蝕的考驗,鋼結構將涂上特別的防護涂料,屋面則采用不銹鋼,同時,這些材料也有一定的自潔性,通過雨水的沖刷,在將來的運營中起到自我清潔的功能。
形似“春繭”的鋼結構外殼讓這里成為標志性的城市景觀,深圳灣體育中心將鋼結構屋架的形式通過合理的設計表面化鋼結構屋架既是結構構件,又具有裝飾功能,表里如一。通過屋面的鋼結構與巧妙設計的支撐柱體,創造出一種具有開放感、輕快感、真實自然的建筑空間。支撐大屋面的柱子在端部緩慢的分成4個曲線支撐體,與上部的格子梁交叉處連接,形成樹狀支撐體系。
文章轉載請注明轉自《鋼結構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