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1年,備受矚目的在建或即將竣工的項目都可能與環境無關。并不是因為建筑師倡導的“讓建筑從環境中消失”獲得了進展,更可能是契合了迪耶·薩迪奇在《權力與建筑》中所說的,“建筑某種程度上是一種政治使命”。無論是政治意味頗濃的世貿中心自由塔,還是“鋼鐵俠”比克曼大廈,或是中國南京正開辟出的一塊世界建筑師對話的舞臺,都沒有讓人看到建筑師對環境做出負責任的思考。更可能的解釋,或許是建筑師的囈語。你可以看到:鋼結構真正開始統治世界。
紐約比克曼大廈(Beekman Tower)
2011年即將最先完全竣工的紐約比克曼大廈,從外形看,猶如都市叢林中的“鋼鐵俠”——這緣于設計師弗蘭克·蓋里在外立面上使用折皺式的不銹鋼表皮,多少讓人聯想起北京的鳥巢。的確,對于鋼材的使用,技術上的創新使得建筑師已經有了更多藝術構造上的發揮。比克曼大廈不銹鋼外立面呈現出宜人的波狀結構,這一切要歸功于其錯落有致的單元結構形成的外觀。
芝加哥螺旋塔(Chicago Spire)
芝加哥螺旋塔建成后將是北美最高的建筑大廈,高610米,由圣地亞哥·卡拉特拉瓦設計。整座大廈呈螺旋上升形狀,每層樓旋轉2度,并且隨著大廈樓層的升高,樓層的寬度隨高度遞減,整座大廈外形如同一把錐形的長劍。為了能讓這座錐形大廈看上去更完美,建筑師卡拉特拉瓦決定外部構造材料使用不銹鋼,窗戶采用銀色的玻璃幕墻,以達到從大廈外部看宛如一座冰雕的奇特效果。芝加哥螺旋塔初定2011年底、2012年初完工。
“弓”(The Bow)
這幢即將于2011年在加拿大卡爾加里市竣工的大樓,是當地第一座鋼結構摩天大樓,也是最高的建筑。正如“弓”這個名稱,它擁有獨一無二的曲線造型。這種造型,意味著所用的建筑材料大大減少,因為鋼構架消除了在承重墻體上建大量支撐的需要。它的側面看上去猶如一張拉滿弓弦的弓,其獨特的玻璃結構有利于光線進入,從而有更多自然光照,少用人工照明。
倫敦Leadenhall大廈
理查德·羅杰斯在倫敦金融城的最高建筑原本定于2011年竣工,同樣因為金融危機而一再推遲進度。2010年10月,加拿大公司進駐該項目,才使瀕死的工程復活。大廈的官方名稱為 Leadenhall大廈,高度224米,建成后將成為金融城內最高和最具標志性的建筑之一。由于它直角三角形的造型,被倫敦媒體戲稱為“奶酪擦板”。該項目目前計劃于2014年第二季度完成外墻和核心部分的施工。
上海中心(Shanghai Tower)
盡管“上海中心”預計于2014年才能竣工,但632米的高度,足以使它時刻受到世界矚目——它將僅次于迪拜塔,成為世界的第二高建筑。由英國福斯特事務所設計的“上海中心”,其建筑外觀呈螺旋式上升,建筑表面的開口由底部旋轉貫穿至頂部,與金茂大廈經典雋永的塔形和環球金融中心簡潔明快的立體造型形成鮮明對比。從空中向下俯瞰,“上海中心”非對稱的頂部卷折狀造型,猶如一條攀附的龍。
中國國際建筑藝術實踐展
這個由開發商耗資包裝的建筑展,將于2011年在南京蘇寧地區佛手湖畔展現全貌。“國際建筑藝術展”是一個建筑師思想比拼的實踐平臺,分別由來自15個國家和地區的24位國際著名的建筑大師參與設計,包括了磯崎新、Steven Holl、Etorre Sottsass、David Adjaye、Odile Decq等活躍在世界建筑舞臺的著名建筑師。同時,還有國內最為活躍的一批優秀的中青年新銳建筑師,他們共同設計了20幢特色別墅以及展覽中心、接待中心、會議中心和休閑中心等公共空間。
美國紐約世貿中心自由塔(World Trade)
紐約世貿中心自由塔的竣工日期一拖再拖,就連主設計師丹尼爾·李博斯金在2010年接受本報專訪時也承認“世貿重建是一個肥皂泡鬧劇”。不過,在這個有著太多象征意義的建筑面前,任何非議都可能成為它的一部分。正如迪耶·薩迪奇所說,“公共象征性意義的建筑,往往逃不開權力意志的膜拜。”最新的竣工日期,已被推遲到2012年,這還是在李博斯金所說的“24小時工地不停工”的情況下。
莫斯科俄羅斯大廈(Russia Tower)
作為全俄羅斯未來最高層的建筑,俄羅斯大廈承載著“俄羅斯復興”的期許。不過,2008年遭遇金融危機后,它幾乎陷入了同紐約世貿中心自由塔同樣復雜的開發商與投資商的矛盾中,2008年11月宣布停工。目前,情況似乎有所好轉,如果2011年恢復建造,這一俄羅斯的最高建筑將于2016年展現在世界面前。它是英國設計師福斯特結合自然通風系統設計的最高建筑,其通風系統可能會在未來成為可持續性高層建筑的基準。
文章轉載請注明轉自《鋼結構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