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結構企業的行業環境是指聯系宏觀與微觀環境的媒介,它包括企業所在行業的環境及企業所在地理位置環境。輕鋼結構建筑企業是一種新型的企業形式,它是建筑產業化、工業化的必然結果,在行業分類中介于機械行業和建筑行業之間。行業環境往往與競爭力量、生命周期和地理環境息息相關。
在一個行業中存在著五種基本競爭力量:
一是目前輕鋼結構行業的發展十分迅速,由于這個行業尚處于發展階段,進入成本不高,因此眾多商家紛紛投資于此行業。新進入者的加入,會不斷增強企業間的競爭力。 二是可替代產品的壓力。輕鋼結構產品主要用于廠房和倉庫,是混凝土結構和網架結構的良好替代品,而能替代輕鋼結構產品的產品目前尚未出現。因此,對于輕鋼結構行業產生的威脅的壓力比較小,十分有利于行業的發展。 三是用戶的壓力,影響用戶的因素很多,但成本、標準化設計程度和信息是最主要的因素。由于輕鋼結構產品成本低,標準化程度、信息化水平提高,因此,用戶對輕鋼結構建筑企業構成的壓力很大,這種壓力會促使企業不斷提高管理和技術水平。 四是同行業中現有企業的競爭壓力。輕鋼結構行業內各企業競爭的激烈程度取決于競爭者的多少及力量的對比。目前,輕鋼結構行業約有大中小規模1萬家以上,比較有影響的企業在150家左右,真正上規模的企業只在30到50家。
五是供應者的壓力。供應者對于輕鋼結構行業的壓力不明顯,這主要是由于供應者之間的競爭十分激烈。
行業生命周期主要包括四個發展階段,即幼稚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輕鋼結構建筑行業目前的特征是市場增長率較高,需求增長較快,技術標準化程度不斷提高并趨于定型,行業規范已經出臺并已經修改,行業特點和行業競爭狀況及用戶特點已比較明朗,競爭者數量明顯增多。根據這些特征,可以定性地判斷它處于成長期。
我國地區經濟發展分為三部分,東部沿海地區、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全國呈現出區域經濟梯度差異。輕鋼結構建筑企業的發展也體現出這個趨勢。輕鋼結構建筑市場最早在上海、廣東興起,現在雖已遍布全國,但由于各地發展水平的差別,在全國范圍內體現出的區域性,這種區域性可以概括為五大板塊。五大板塊主要是指已經形成了輕鋼結構產業規模,在地區及至全國都有相當的影響。
成都板塊。這一板塊是最成熟、最有影響的地區,設計軟件基本以國外軟件為主,設備水平一流,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水平高。其預制鋼結構質量最佳,對中國輕鋼結構市場起著主導作用。 蘇杭板塊。這一板塊最具中國特色。由于投資體制和蘇杭地區做生意主張實用理念的原因,這一地區的產品品質不如上海板塊,但價格很低,在市場上具有競爭力。這一區域的代表企業如東南網架、杭州杭蕭、大地鋼構、江蘇天地及紹興華能等。 天津板塊。天津板塊以天津萬力集團為代表,其產品體系以UBS(即歐洲建筑系統)為主,設計軟件設備以通用鋼結構加工設備為主,專業化程度不高。由于其是北方地區最早從事輕鋼結構的企業,所以對北方地區的影響甚遠。 粵閩板塊。這個板塊是我國較早發展輕鋼結構的地區之一,以臺灣合資企業為主,現在廣東、福建地區獨占鰲頭,近年來也已進入內陸地區,其代表企業如華胤、士鼎、士興、長城浪板、華冠及自立鋼構等。
北京板塊。北京是最為復雜的板塊。一方面北京是我國政治文化中心,其建筑設計院林立,我國自主開發的鋼結構設計軟件有4套,北京地區就有3套。對我國建筑包括鋼結構建筑具有重大影響的設計院或高校,就有清華大學建筑研究院、中國建筑研究院、首鋼設計院、北京鋼鐵設計院、中國京冶設計院(都是鋼結構規范的參編單位)等。其中國京冶設計院是我國輕鋼結構的最早研究單位。另一方面北京地區鋼結構加工業不發達。但近期已有10多家投資建廠,其中北京東方廣廈鋼結構有限公司表現最為出色。從發展看,北京板塊綜合能力最強,發展勢頭最猛。
除上述情況以外,還有一些區域正在形成輕鋼結構產業規劃的區域。
文章轉載請注明轉自《鋼結構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