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高農宅防震抗震能力,寧夏回族自治區在全區示范建設了600多套鋼結構、輕型復合保溫墻體材料的抗震農宅和一所示范學校,成為中國第一個建設輕鋼結構抗震節能體系農宅的省區。
寧夏地處中國西北內陸,自然條件惡劣,地質結構復雜,特別是南部貧困山區和中部干旱帶,自然災害頻繁,處于地震多發區。汶川大地震后,寧夏提高部分生命線工程抗震設防標準,建設抗震安全的房子,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
今年,寧夏出臺了《寧夏回族自治區房屋建筑抗震設防管理辦法》,首次把國家投資或補助建設的農宅列為建設工程安全質量監管范圍,成為中國第一個把農宅建設列入監管的省區,為確保農村建設質量提供了法規依據。
據了解,試驗選擇了戶型為50平方米的農房,所有建筑材料都在銀川加工好,然后運到北京在振動臺上安裝建設。試驗結果表明:輕鋼結構抗震節能體系農宅抗震性能強、安全可靠、節能保溫、經濟合理,只要不建在地震斷裂帶上就完全能夠實現"大震不壞"。
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總工程師鄭德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抗震新材料的研發總原則是抗震性能、保溫、隔熱性能均優于普通農村住宅材料,造價略高于普通材料造價。
"目前寧夏已有一家國有企業開始規;a抗震新材料,今后這種新材料的價格會有所下降。"鄭德金說。
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副廳長劉德軍表示,寧夏將會進一步推廣輕鋼結構抗震節能體系農宅。
文章轉載請注明轉自《鋼結構招聘網》